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位居首位******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30日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消费现象位居此次舆情热点榜首。
2023年新春伊始,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相关舆情机构,基于大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梳理出“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这些舆情热点包括: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
其中,“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话题社会影响力达94.2,位居热点榜单首位。中消协分析指出,2022年“雪糕刺客”“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词出现,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舆论认为,“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各种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此外,舆情热点还显示,“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分别位列榜单第二位和第三位。
中消协称,希望通过发布舆情热点,引起社会各界对消费维权问题的关注,以促进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助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
严把重要关口 做细做实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为确保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印发《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南(乡村基层组织版)》(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强调,要组建防控服务队伍。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由村党组织书记负总责,村“两委”负责统筹组织建立村级防控队伍。发挥村民委员会等机制作用,通过网格化、信息化等手段,实行分组、分片(网格)联系。登记管理村民基本健康信息,重点做好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以下简称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承担摸底基本情况、组织走访巡查、协助送医送药、辅助转诊转运、落细关爱照料、做好宣传引导等防控任务。
《指南》明确,要落实村民、返乡人员、重点人群、感染人群的个人防护责任。引导村民主动配合接种疫苗,按要求组织有重症高风险人群尽早完成疫苗接种,科学佩戴口罩。引导返乡人员返乡初期和疫情严重时期尽量少聚集、少聚餐,不扎堆,减少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人群接触。村“两委”要掌握并上报本村重点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红黄绿色标识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感染人群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患者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指南》要求,要做好重点场所、环节防控管理。疫情严重时,适当控制集市庙会、文艺演出、展销促销、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的规模、频次和时长,倡导婚事、丧事从简。娱乐休闲、宗教活动等场所暂停营业或开放;农贸市场、银行网点等营业场所缩短营业时间;限制同餐人数或取消堂食。
《指南》明确,要做好协助重点人群转运、联系抗疫物资配备等工作。组织动员有私家车的村民成立转运保障志愿车队。村卫生室要配足必要的防疫物资用品,药品等可用量应保持在2周以上。物资紧缺时,优先发放给重点人群和困难人员。
《指南》指出,要落实农业生产活动防疫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大田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农资产品流通。村“两委”根据农户需求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养,协助组织做好投入品供应,将农业生产资料、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范围,确保农资顺利下乡,农产品顺利外运。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